范春娣《福運連連》:綿延不盡好意頭!
福星高照、鴻運當頭、心想事成、好運連連……中國人最愛好彩頭,無論自用還是送禮之物,都講求吉祥美好的寓意。范春娣老師的《福運連連》,深濃的祝福可謂連綿不斷,奔涌無邊!
優質原礦紫泥為底,壺型圓潤豐腴,像一只成熟飽滿的葫蘆,直短嘴、倒垂把,乃“福祿”之型。范春娣精心設計壺表裝飾,代表如意的祥云、代表福氣的蝙蝠、代表財氣的錢幣各得其所、渾然一體。三只蝙蝠口銜銅錢幣,翅攬如意云;壺蓋上有五種字體的“福”字,壺身亦有“福運連連”四個大字,福運滾滾勢不可擋。
在工藝上范老師采用紫砂鑲嵌技法,將金銀絲、色泥一一細心鑲嵌在壺表,精工細作。圖案輪廓、文字皆用金銀絲鑲嵌,圖案內部用色泥鑲嵌,色彩協調、線條流暢優美,圖案動人逼真,使壺體精美華貴、氣質典雅,具有濃厚的東方氣息和民族特色。
金銀絲鑲嵌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,在紫砂胎體上布局鑲嵌圖案紋飾,將需要鑲金嵌銀的圖案雕刻繪成并抽金銀絲細槽線。在操作上要先將設計好的圖案紋樣繪制在紫砂泥坯上,并刻出凹槽,燒成后再把加工好的金銀細絲嵌入槽內敲實,最后打磨平滑。可謂是千錘百煉,凝聚了匠人無數的心血與汗水。
色泥鑲嵌則是根據需要摳出圖案花紋,再用色泥鑲嵌,可隨心所欲按自己的意圖做成各種紋樣,如云彩、浪花、花卉等。
紫砂鑲嵌是一件十分繁復、精細的工作,不但需要壺藝師具備造型設計、制作、書法、繪畫、雕塑及力學等諸多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術,還需要縝密的心思、細膩的手法和足夠的耐心。一件好的紫砂鑲嵌作品,必定是主題創意突出、圖案簡潔明朗、細節處理完美,嚴絲合縫且永不掉落。
這款《福運連連》將數種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元素融合起來,布局合理、美觀,用色明快、協調,鑲嵌技藝細致、精湛,觀之精雅富麗,觸手撫之光滑中有極其細微的凹凸之感,為品茗把玩增添了幾許樂趣。
范春娣老師的紫砂鑲嵌總是別具一格,她擅于將絞泥、泥繪等多種技法與紫砂鑲嵌結合起來使用,結合壺型、壺韻,展現出紫砂壺制作與裝飾藝術之間意境融合、渾然天成的美感:
范春娣
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
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高徒
優秀青年陶藝家
1976年生于宜興丁蜀范氏陶藝世家,1993年開始紫砂藝術創作,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,后又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的精心指點,壺藝制作與裝飾技術皆精進,作品屢屢獲獎。其中很多作品在《宜興紫砂對話圖錄》、《百壺圖》、《壺論》、《紫砂名人錄》、《當代紫砂精品集》、《蜀古十大名壺》等大型紫砂專業書刊中刊載,得到專業人士及藏家的好評。
范春娣與丈夫潘國勝(國工)皆醉心于陶藝,共同潛心研究紫砂技藝,專意致力于精進紫砂鑲嵌、泥繪、絞泥等裝飾手法,將紫砂手工藝制作推向一個又一個巔峰。
2003年《六方宮燈壺》《六方石瓢》榮獲第五屆(國家級)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既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”金獎,《周盤壺》獲銀獎;
2004年《漢君壺》獲中日韓國際茶文化交流會名壺展評國際金獎;
2005年《筋紋石瓢》獲河北省首屆紫砂精品博覽會評選金獎,《絞泥太極壺》獲第七屆中國“三品”博覽會金獎;
2006年《絞泥四面人生壺》獲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,《蓮子壺》獲首屆中國茶葉市場(長沙)紫砂精品展金獎,《雙線合壁壺》被無錫博物館永久收藏;
2009年《仿古壺》在迎世博上海聚奇收藏藝術品博覽會中獲金獎;
2010年《祥牛壺》被南平市博物館永久收藏。